1、final 关键字
2、static 关键字
3、匿名对象
4、内部类
5、包的声明与访问
6、访问修饰符
7、代码块
01final关键字概念
* A: 概述
1 | 继承的出现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,并方便开发。但随之也有问题,有些类在描述完之后,不想被继承, |
02final修饰类义
* A: final 修饰类
1 | final修饰类"【不可以】【被继承】,但是【可以继承】其他类"。 |
03final修饰方法
* A: final修饰方法
1 | final修饰的方法"不可以被覆盖","但如果父类中【没有】被final修饰方法,子类【覆盖】"后可以加final。 |
04final修饰局部变量
* A:修饰基本数据类型变量
1 | final修饰的变量称为常量,这些变量只能赋值一次 |
05final修饰成员变量
* A: 修饰成员变量
1 | "修饰成员变量,需要在【创建对象】前赋值,否则报错。 |
06static的概念
* A:概念
1 | 当在定义类的时候,类中都会有相应的属性和方法。而属性和方法都是通过创建本类对象调用的。 |
07static修饰的对象特有数据
* A:特点1:
1 | 被 static "修饰的成员变量" "【属于类】","【不属于】这个类的某个对象"。 |
08static的内存图
09static注意事项_【静态不能直接调用非静态】
* A: 注意事项
1 | 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可以并且"建议通过类名直接访问"。 |
10static静态的使用场景
* A: 使用场景
1 | static可以修饰"【成员变量】"和"【成员方法】"。 |
11对象中的静态调用
* A: 对象的静态调用
1 | "在多态中,无论是【静态成员变量】 还是【非静态成员变量】,【都看父类】" |
12定义静态常量
* A: 静态常量
1 | 开发中,我们想在类中定义一个静态常量,通常使用public static final修饰的变量来完成定义。 |
13匿名对象
* A:匿名对象的概述
1 | * 匿名对象是指创建对象时,只有创建对象的语句,却没有把对象地址值赋值给某个变量。 |
14内部类及其特点
1 | " 将类写在其他类的【内部】,可以写在其他类的【成员位置】和【局部位置】,这时写在其他类内部的类就称为【内部类】。 |
小结
1.为什么使用内部类?
使用内部类最吸引人的原因是: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地继承一个(接口的)实现,所以无论外围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(接口的)实现,对于内部类都没有影响
1.1.使用内部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非常好的解决多重继承的问题,使用内部类还能够为我们带来如下特性:
(1)、内部类可以用多个实例,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状态信息,并且与其他外围对象的信息相互独立。
(2)、在单个外围类中,可以让多个内部类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同一个接口,或者继承同一个类。
(3)、创建内部类对象的时刻并不依赖于外围类对象的创建。
(4)、内部类并没有令人迷惑的“is-a”关系,他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。
(5)、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,除了该外围类,其他类都不能访问。
2.内部类分类:
(一).成员内部类:
1 | public class Outer{ |
1.Inner 类定义在 Outer 类的内部,相当于 Outer 类的一个成员变量的位置,Inner 类可以使用任意访问控制符,
如 public 、 protected 、 private 等
2.Inner 类中定义的 show() 方法可以直接访问 Outer 类中的数据,而不受访问控制符的影响,
如直接访问 Outer 类中的私有属性age
3.定义了成员内部类后,必须使用外部类对象来创建内部类对象,而不能直接去 new 一个内部类对象,
即:内部类 对象名 = 外部类对象.new 内部类( );
4.编译上面的程序后,会发现产生了两个 .class 文件: Outer.class,Outer$Inner.class{}
5.非静态成员内部类中不能存在任何 static 的变量和方法,可以定义常量:
(1).因为非静态内部类是要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,而静态变量和方法是不依赖于对象的,仅与类相关,
简而言之:在加载静态域时,根本没有外部类,所在在非静态内部类中不能定义静态域或方法,编译不通过;
非静态内部类的作用域是实例级别
(2).常量是在编译器就确定的,放到所谓的常量池了
★★友情提示:
1.外部类是不能直接使用内部类的成员和方法的,可先创建内部类的对象,然后通过内部类的对象来访问其成员变量和方法;
2.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具有相同的成员变量或方法,内部类默认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或方法,如果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,
可以使用 this 关键字,如:Outer.this.name
(二).静态内部类: 是 static 修饰的内部类,
1.静态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,但可以通过 new 外部类().成员 的方式访问
2.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相同,可通过“类名.静态成员”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;
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不相同,则可通过“成员名”直接调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
3.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时,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,可以直接创建 内部类 对象名 = new 内部类();
1 | public class Outer{ |
(三).局部内部类:其作用域仅限于方法内,方法外部无法访问该内部类
(1).局部内部类就像是方法里面的一个局部变量一样,是不能有 public、protected、private 以及 static 修饰符的
(2).只能访问方法中定义的 final 类型的局部变量,因为:
当方法被调用运行完毕之后,局部变量就已消亡了。但内部类对象可能还存在,
直到没有被引用时才会消亡。此时就会出现一种情况,就是内部类要访问一个不存在的局部变量;
==>使用final修饰符不仅会保持对象的引用不会改变,而且编译器还会持续维护这个对象在回调方法中的生命周期.
局部内部类并不是直接调用方法传进来的参数,而是内部类将传进来的参数通过自己的构造器备份到了自己的内部,
自己内部的方法调用的实际是自己的属性而不是外部类方法的参数;
防止被篡改数据,而导致内部类得到的值不一致
1 | /* |
.
(3).注意:在JDK8版本之中,方法内部类中调用方法中的局部变量,可以不需要修饰为 final,匿名内部类也是一样的,主要是JDK8之后增加了 Effectively final 功能
http://docs.oracle.com/javase/tutorial/java/javaOO/localclasses.html
反编译jdk8编译之后的class文件,发现内部类引用外部的局部变量都是 final 修饰的
(四).匿名内部类:
(1).匿名内部类是直接使用 new 来生成一个对象的引用;
(2).对于匿名内部类的使用它是存在一个缺陷的,就是它仅能被使用一次,创建匿名内部类时它会立即创建一个该类的实例,
该类的定义会立即消失,所以匿名内部类是不能够被重复使用;
(3).使用匿名内部类时,我们必须是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,但是两者不可兼得,同时也只能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;
(4).匿名内部类中是不能定义构造函数的,匿名内部类中不能存在任何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;
(5).匿名内部类中不能存在任何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,匿名内部类不能是抽象的,它必须要实现继承的类或者实现的接口的所有抽象方法
(6).匿名内部类初始化:使用构造代码块!利用构造代码块能够达到为匿名内部类创建一个构造器的效果
1 |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{ |
15成员内部类的调用格式
* A: 格式
1 |
|
16成员内部类的同名变量调用
* A: 代码实现
1 | 当在"【非静态内部类】"的"方法内"访问某个变量时, |
17 局部内部类
1 |
|
18匿名内部类
* A: 概述
1 |
|
19匿名内部类_2
* A: 匿名内部类案例演示
1 |
|
20包的概念
* A: 概念
1 | java的包,其实就是我们电脑系统中的文件夹,包里存放的是"类文件(.java 或者 .class 文件)"。 |
22导入包
* A:导入包
1 | 我们每次使用类时,都需要写很长的包名。很麻烦,我们可以通过import导包的方式来简化。 |
23权限修饰符
* A 权限修饰符有哪些
1 | 在Java中提供了四种访问权限,使用不同的访问权限时,被修饰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访问权限, |
24代码块
1 | * A: 概述: |
1 |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|
25总结
1 | final:关键字,最终的意思 |
以下代码的输出结果是?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public class B
{
public static B t1 = new B();
public static B t2 = new B();
{
System.out.println("构造块");
}
static
{
System.out.println("静态块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
{
B t = new B();
}
}
答案: 构造块 构造块 静态块 构造块
开始时JVM加载B.class,对所有的静态成员进行声明,t1 t2被初始化为默认值,为null,又因为t1 t2需要被显式初始化,所以对t1进行显式初始化,初始化代码块→构造函数(没有就是调用默认的构造函数),咦!静态代码块咋不初始化?因为在开始时已经对static部分进行了初始化,虽然只对static变量进行了初始化,但在初始化t1时也不会再执行static块了,因为JVM认为这是第二次加载类B了,所以static会在t1初始化时被忽略掉,所以直接初始化非static部分,也就是构造块部分(输出’’构造块’’)接着构造函数(无输出)。接着对t2进行初始化过程同t1相同(输出’构造块’),此时就对所有的static变量都完成了初始化,接着就执行static块部分(输出’静态块’),接着执行,main方法,同样也,new了对象,调用构造函数输出(’构造块’)
并不是静态块最先初始化,而是静态域.
而静态域中包含静态变量、静态块和静态方法,其中需要初始化的是静态变量和静态块.而他们两个的初始化顺序是靠他们俩的位置决定的!
So!
初始化顺序是 t1 t2 静态块